記者簡若羽、遊家瑋/綜合報導
光電政策上路近10年,儘管弊案層出不窮、共生案場成效與影響都缺乏檢視,政府為衝刺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,仍持續割讓農地引發爭議。像是2023年在臺17線以西圈出5000多公頃低地力區,公告為綠能發展專區,但《三立新聞》實際走訪被認定土壤鹽化、不利農耕的彰化大城,發現當地不僅盛產地瓜且產量極佳,圈地標準令人質疑;而養殖重地臺南七股種電面積已超過1100公頃,是全臺之冠,導致社區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全面受到衝擊,共生變共爭,讓生命力旺盛的地方城鎮,淪為悲情城市。
記者簡若羽、遊家瑋/綜合報導
光電政策上路近10年,儘管弊案層出不窮、共生案場成效與影響都缺乏檢視,政府為衝刺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,仍持續割讓農地引發爭議。像是2023年在臺17線以西圈出5000多公頃低地力區,公告為綠能發展專區,但《三立新聞》實際走訪被認定土壤鹽化、不利農耕的彰化大城,發現當地不僅盛產地瓜且產量極佳,圈地標準令人質疑;而養殖重地臺南七股種電面積已超過1100公頃,是全臺之冠,導致社區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全面受到衝擊,共生變共爭,讓生命力旺盛的地方城鎮,淪為悲情城市。
記者王一德、林育昇/臺北報導
罷免吳沛憶二階連署6月7日就要截止,但罷免案的領銜人李孝亮今天(1日)自曝距離目標還差1萬多份。先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更在直播時坦言,真的送件進來的議員沒幾位,甚至直接點名郭昭嚴,現在都沒看到你收件。對此李孝亮雖然緩頰,吳志剛已經繳出連署書,但據了解只有820份,與黨部設的5千份責任額相差甚遠。